靈感這東西,很是難搞。
嘗試過寫作的人就知道,它是不需要的時候冒出來干擾你,讓你茶飯不思、寢食難安; 真正要寫的時候又躲著你,讓你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。
我從小沒想過要當作家,因為作家很窮,我很勢利想賺大錢(哈!),後來把我硬推上這條不歸路的就是靈感。
對於初次寫作的人來說,靈感不是問題,因為就是寫作的衝動和想法逼他們(我們)開始動筆; 但問題是任何衝動都不持久,常常過一陣子之後它就雲淡風輕跟你說再見,留下半完成的作品與你乾瞪眼。
靈感是早期最困擾我的問題之一。曾經,我試著整天不做其他事,只專心想、專心寫,結果無效; 硬擠出來的作品寫起來痛苦,讀起來也痛苦。後來,我試著把生活中所有臨時冒出的小靈感記下來(聽說有些作家就是這樣做),要用的時候再拿出來看; 結果也不是很有用,因為當時閃閃發亮、金子似的點子,事後再看變成白鐵或更糟的石灰,乾澀無趣,找不回當初。
無法持續找到靈感就無法持續寫作,這個問題幾乎要讓我放棄寫小說這條路。
後來,我終於找到了答案。
這裡要先說明一下,因為答案有可能每個人不同,對我有用的方法不見得對你有用;
就像我先前說的,有的作家隨手記下靈感就行,有的人或許聽音樂或冥想就可以(順帶一提,洗澡的時候好像很容易想到好點子?); 我要講的只是我個人經驗。
答案就是,靈感一直都存在,從來沒有消失過。
就好像走在夜晚的街道上,你抬頭仰望星辰,卻看不見它們; 原因不是它們消失,而是路燈太過明亮。
路燈,指的是雜念。
我們平常有太多雜念、太多思緒,尤其想要寫作的時候,光是「我想要當作家」、「我要讓讀者愛看這故事」、「我想要賺稿費」(咳嗯!)等等的想法,就足以掩蓋靈感的光芒。
因為靈感跟這些全然無關。它不在乎你,也不在乎這個世界的利益,更不會因為你想要超越某人成為大作家而出現; 它只在乎真誠、放鬆,如果你真實的面對自己,並且放輕鬆,你就能聽到它的聲音。
同樣的,如果一個故事寫著寫著,就不知道要怎麼寫下去,或越寫越不開心…
這表示你寫錯了! 應該回到讓你覺得開心的部份,把後面都刪掉(刪掉這麼多字很可惜,我懂,但還是得刪),然後仔細回想,你開始寫這個故事的原因是什麼,找回初始的感動,重新出發。
一段故事無論它辭句多麼優美,劇情多麼天才,看起來再怎麼帥,只要不是你心中真正想寫的,你就不能寫。
到頭來,你只能忠於內心的真實感受,忠於靈感為你指出的道路。
很遺憾的是,這條路未必能讓你功成名就,因為它不見得符合主流市場,不見得能討讀者的好,給你帶來稱贊。
但它是你唯一能走的路,因為它就是你,它就是真實。
看到這裡,希望我沒有打擊你加入作家行列的信心? 哈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