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個性的角色,就好像沒有臉的人。聽起來有點恐怖對不對?
實際上你想想看,有些不成熟的小說,裡面有大量的角色沒有個性,除了身份地位名字不同,他們講話用的語氣、做的抉擇、價值觀和心理素質可以說是如出一轍(全是作者的分身。其實你寫的角色可以跟你是完全不同的人,別讓他們都跟你一樣!)
現實生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。舉例來說,如果我問你家裡的人,你是不是能說出他們的特性? 每個人喜歡吃不同的東西、有不同的想法? 甚至有時候,光憑一句話你就能分辨出是爸爸或媽媽說的?
再舉個例,一個人回到家,他是喊一聲「我回來了!」還是「喂! XXX我回來了。」還是「我跟你說,今天…」還是一言不發? 每個人不見得一樣吧!
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關於心理學的影片,實驗者找來一批小朋友,給他們一個他們很喜歡的玩具或糖,但那是用一個他們打不開的塑膠袋包裝著。你猜猜他們會怎麼反應?
想好了嗎? 你想到幾種反應?
在影片中,有的小孩很努力的撕塑膠袋,有的試一試撕不開就放棄了; 有的仔細研究,東摸西摸; 有的放聲大哭,沮喪挫折; 有的拋到一邊,去玩別的; 有的又咬又啃,使盡本領; 還有的非常理性,拿給大人請別人幫忙開…
在小說裡,角色的每一種反應都暗示他的個性: 他是獨立的、勇敢的、聰慧的、仁慈的,還是惡劣的、易於放棄的、自私自利的?
就算有人用同一種反應去處理事情,背後也可能有不同的原因,你應該利用這些原因塑造角色。
寫作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角色的個性; 有時候你希望劇情走向某個方向,但這些事違反了角色的個性,那就不行,不能夠硬來,除非你想毀掉整本小說。
角色個性固然無比重要,但也不要弄得太複雜,除非你是神人級的作家,不要嘗試同時處理一大堆人的個性,那很困難,而且可能把你的劇情主線給擠沒了。
應該要依照角色的重要程度,展現他個性的深度,說白了就是主角一定要有臉,而且是高畫質的臉,配角的臉可以模糊一點,路人甲乙丙丁讓他有不太能看清的臉,這樣就可以了。
總之不要有那種完全沒有個人特性的主角,雖然現在不是農曆七月,但沒臉還在大街上走,怪嚇人的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