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故事寫完了,你是感覺自豪、興奮還是迷惑、低落呢?
所有作者都想知道旁人評語,說穿了也就想知道自己寫得怎麼樣。然而旁人的評論不見得可靠,有時候還會影響寫作的心情,所以完全依賴別人不好; 但是自己看自己寫的東西也很不一定,有時候覺得很棒,有時候覺得很糟,這很常見: 一些很有名的作品剛開始是被作者丟垃圾桶的,因為覺得爛; 也有些好文章一開頭是被出版社拒絕的,因為覺得不好看。
我想每個作者大概都碰過這問題: 每次回頭去看、去修改,可能都會有不同的想法; 改得多了搞不好面目全非。
我覺得看自己的作品就像透過哈哈鏡看東西,因為受到創作時的各種想法干擾,沒辦法真正以讀者的眼光看; 而且已經知道故事情節會怎麼發展,也沒辦法感覺到讀者第一次閱讀時的驚訝。
最早的時候,我會花一天寫,隔一天再來修改,因為隔了一天情緒比較不同,能夠用一種空白的心態來重讀。除此之外,我還會換個角度,把自己當成故事中不同的角色,以他的眼光來看他做的事情合不合理,有時候為了顧及主角和情節發展,旁的角色不知不覺做了一些奇怪的行為,不先把自己放空來看,難以察覺。
簡而言之,就是換個心態、角度、時間…儘量讓自己狀態不同再來閱讀,會準一點。
如果有信得過的朋友和家人,尋求他們的意見也很好。但要記得一件事,「意見」是非常主觀、因人而異的。一個人不喜歡的東西,另一人或許會愛不釋手,對方給予差評你不用急著拋棄自己的作品。反過來說,對方給予超級好評,也不用急著得意(哈哈!)。
這東西就是這樣,到頭來真正要緊的其實是你自己,究竟你怎麼看這篇作品? 作者多少都要獨裁,這是你的世界,你說了算。如果一味遷就,最後只能是騎驢的父子,怎麼做都不對。
並不是說他人意見不重要,而是不能全信,不能當金科玉律一樣奉行不疑。
要謙遜,要多聽別人意見,試著站在旁人的角度來看自己的故事以求進步; 但也要勇敢,要相信自己的能力,相信自己的目標以免迷失路途。
這是創作者永恆的難題,每個作者都要找到自己的平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