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8-14 如何寫出臨場感



    有的故事讓人彷彿身歷其境,是怎麼辦到的呢?

    除了前文提到的讀音、暗示、合理性等之外,想要寫出臨場感,重點在細節。

    「請你們原諒我這麼晚了前來打擾,」她才說著,突然失去了自制,衝向前雙臂抱住我妻子的頸子,伏在她肩上開始哭了起來。「哦! 我有大麻煩了!」她哭道:「我多麼需要幫助啊。」(摘自福爾摩斯<歪嘴的人>)

    除了說話內容之外,說話的人的動作、行為、情緒,能夠使人感到貼近,如果只有「請你們原諒我這麼晚了前來打擾! 我有大麻煩了! 我多麼需要幫助啊。」是不足的。

    但要注意,過多不必要的細節會使故事冗長無味,廢話連篇,所以該寫那些細節、該怎麼寫是一大問題,基本上,應該要與情節有關,與作者想要表現的東西有關。比如方才的例子,福爾摩斯的作者應該是想要表現這名女性的驚惶無助,因此他選擇用失去自制的動作、哭泣哀求等細節,來展示求助者的不知所措,他並沒有提到這名女性鞋子是什麼樣式、髮型是什麼特色,因為那雖然也是細節,卻與劇情無關。

    對作者來說,下筆前抓住重點十分重要,首先要有概念,知道自己想要寫些什麼,知道接下來的劇情走向,了解有那些人物及人物特質,剩下來就是該怎麼表現它。

    有時候臨場感可以藏在對話裡,不必直接描述人物動作,而是把動作放在話語中:

    「嘿! 好久不見你在做什麼? 一直跺腳幹嘛?

    「出門之前還有一個小時,我們可以好好輕鬆一下,玩玩電腦、聽聽音樂看電影恐怕來不及,你可以把搖控器放下了。」

    有時候臨場感來自對話之間的小動作:

    「好想回家啊!」他感嘆道,放下咖啡杯:「出來工作這麼久了,孩子見到我恐怕都認不得了吧?

    放下咖啡杯的動作讓人有真實感,彌補純對話的蒼白,不過因為和劇情主軸「懷念家鄉」不直接相關,所以這種小動作不宜使用過多的語言來描述:

    「好想回家啊!」他感嘆道,放下白底金邊的咖啡杯,桌上紅色的盤子裝滿小蛋糕,旁邊放著擦手巾和銀製點心叉子:「出來工作這麼久了,孩子見到我恐怕都認不得了吧?

    像這樣,不相關的細節就講太多了,會把想要表現的主軸蓋掉,應該進行刪減。


    總而言之,臨場感來自作者的想像力以及對重點的把握: 先找到重點,想像出場景,再用最少的字描述場景中最具代表性的東西和動作即可。


上一篇          回目錄          下一篇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