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似乎是常見的問題,很多作者有這毛病。
視角,聽起來很簡單?
關於視角的常見問題有兩個: 一是作者忘了自己處於上帝角度,能看到所有角色內心想法,一不注意就把它代入,讓本來只該有單一視角的角色也享用了上帝視角。另一個問題是視角轉換沒講清楚,讀者們還在跟隨A角色的時候,作者已經跳到B角色看世界,使文章混亂,氣氛營造失敗。
為了將問題說清楚,先講一下視角是什麼: 以「我」為主角即第一人稱視角,「你」為主角是第二人稱視角…以此類推。第三人稱視角「他」寫小說最常見,因為「你」當主角很特異不好寫(而且暗示還有一個「我」在旁邊,那又是誰?); 「我」當主角很多東西沒辦法解釋,比如其他人的想法,站在「我」的角度,除非有讀心術是看不到的。因此可以靈活轉換的「他」是最受歡迎的小說視角,必要時可以用旁白的身份補充故事背景或轉到不同角色身上,去寫不同人的內心活動。
回到先前的問題。小說要讓讀者有代入感,彷彿能夠親眼看到、親手摸到;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,在作者創造了這個世界之後,必須讓視角跟隨某一角色前進,讓讀者透過這名角色的眼睛看世界。但是! 有些事情這角色看不到,請不要出現。比如:
「我走過去,她心臟砰砰亂跳,一下害羞、一下驚喜。」
既然主角是「我」,為什麼知道她的想法和感受? 「我」是她肚裡的蛔蟲嗎? 應該改成: 「我走過去,她臉上發紅,局促不安,似乎有些害羞。」臉紅和不安是外在可看見的,害羞前面加上「似乎」兩個字,是「我」的猜測,這就合理了。
再來講視角轉換。現在因為受電影電視影響,很多小說看起來像是一個畫面,從一種客觀的旁白視角出發,如同劇本:
「白茫茫的煙霧下走出一個人,他的披風隨風飛揚,腰上配著長劍,帥氣又英勇。」
誰覺得他帥氣又英勇? 旁白嗎? 旁白是誰? 根本不存在故事裡面。旁白應該儘量當隱形人,可以出來解釋背景設定,也可以利用暗示的方式引導讀者感受,但這麼直白的跳出來大贊角色帥氣又英勇,只會引來讀者白眼。
「她看著他騎上駿馬,飛馳而去,湛藍的天空下,騎士的背影逐漸消失,步入那段一去無回的冒險…」
前段是用「她」的視角,沒有問題; 後面「步入那段一去無回的冒險」她是不可能知道的(除非她有水晶球預知未來),究竟是誰在講話? 大約是轉回了旁白視角,而且旁白自己感動不已,讀者卻感動不起來…
視角運用的正確與否,是讀者翻白眼或感同身受的關鍵,也是寫小說的基本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