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4-10 創作者的未來




    臺灣出版業不景氣,是不爭的事實。

    任何人只要稍微搜尋一下網路,看一看近幾年來的數據,就會明白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,而且很可能會繼續惡化下去。其原因,或許和閱讀習慣改變以及網路的興起有關。

    現代社會娛樂的選項很多,電影、電視、電腦、手機、音樂問問身邊的人就知道,以看小說為主要娛樂方式的人已經很少,我甚至聽過朋友抱怨小說「都是字」、「字太多」不想花精神看。在這情況下,寫小說頗有一種夕陽工業的味道,尤其逛書店的時候看到架上的小說全是國外翻譯,更讓人懷疑本土創作的未來在那裡。

    人總是要吃飯,要是說我完全不在意金錢收入,那是不可能; 沒有雄厚財富背景的情況下,想要徹底追求興趣,付出代價可能不僅是我一個人,還包括我的家人。只能說,希望在可以的情況下儘量將金錢排除在外,為了做到這一點,我已經有心理準備過最簡單的日子,減少所有可以減少的花費,換取自由創作的空間。我準備以兼職打工的方式,來養自己的「正業」,幸運的是,我的家人沒有太多反對,他們的包容給我實現夢想的可能。

    看到這一段文字的人,如果你還很年輕,有個作家夢,我為你喝采,但是請別忘記考量現實的困難。看見困難不代表我們從夢想退縮,而是代表我們得預作準備,將它克服。

    我觀察現在的產業結構,認為靠創作走出一片天並非不可能,因為娛樂很需要故事,電影特效再怎麼強,沒有故事主線也是乾枯,歌曲、電玩好的故事主線可以說是娛樂界的基礎工程,國外電影喜歡找熱門小說翻拍就是這樣; 故事劇情可以說是小說家的專長,是我們的天下。

    我相信市場需求仍然存在,只是管道和過去不同。這個全新的網路、行動裝置時代,是過去千古未有的局面,可以說網路正在改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,過去作家要將作品傳遞給讀者需要出版商,需要印刷、庫存、銷售每個環節都有其專才; 現在則不然,一篇文字直接在網路上公佈即可接觸全世界。這對出版商而言不是好事,它的功用逐漸被取代而消失,其他印刷廠、庫存管理、實體書店也都有倒閉之虞,目前它們的作法是不斷壓低作者的薪資,引進國外已經成名的作品來減少銷售不良的風險。

    身為作家,在這種不利的環境下應該換一種思維,尋找我們在新世紀的定點和地位。我認為網路是這個問題的答案,因為未來只有創作者和讀者無法被取代,其他都可以靠網路做到。我們應該要積極接觸網路上的讀者,在網路建立自己的發佈基地和通路,這也是我目前正在做的事。()


    不知道會不會成功,但要是我失敗了,至少看到這篇文字的你可以從我的失敗中汲取經驗,從而尋找到一條更成功的道路。


上一篇          回目錄          下一篇

2 則留言:

  1. 不存在的龍,好樣的妳「若無一番寒徹骨,焉得梅花撲鼻香」,加油!
    我非常期待有朝一日妳也能考慮為不同年齡層、不同喜好的讀者群,發表好看的歷史小說喔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