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4-16 故事的故事 月升月落6




    先前我說要讓讀者和作者保持在相同的認知上,第十二章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
    因為在故事計畫之初,我就已經預想這是一個悲傷的、甚或有去無回的故事,開封府眾人齊聚的溫馨,對照的是後來月圓人不歸的淒涼,雖然中間發生什麼事一開始我還沒想好,但大致方向是這樣。

    那麼,在故事進行到第十一章,作者心中有著感慨和憂傷,因為知道到最後展昭會有生命危險,甚至有可能被殺死,所以筆下的場景和故事都會有這樣的氛圍; 但是讀者並不知道,所以他們無法體會到故事中的感傷。為了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感受,更好的理解故事,當然要以某種方式透露未來,才能夠使作品發揮原有的風味; 這就是第十二章的目的。

    利用白玉堂的經歷預告展昭的死亡,同時表現他和展昭之間表面上競爭實際上互相保護的深厚友情,第十二章目標就在這裡。

    接下來,從第十三章到第十五章,有點像是故事進展重點到重點之間的過渡期; 因為主角展昭將會遭遇死劫,所以劇情慢慢轉向對主角不利,但光是描述怎樣不利太過空洞,所以也就該讓配角們上場填補空隙; 為了讓劇情糾結,於是就像我先前講的那樣,讓不同陣營的人連結在一起。譬如: 縣官胡生被迫替血月會辦事,遼人蕭忠愛上胡生的女兒菊兒,菊兒發現展昭是她的初戀,捕快王升和血月會的王容竟是失散多年的兄弟

    注意到了嗎? 原本故事中的好人陣營(展昭、縣府)和壞人陣營(血月會、遼)現在彼此因為親情、愛情連接在一起,這使得每個角色都很為難,也使得故事的戲劇張力得以出現,更給了每個角色表現自己個性的機會: 究竟你會冷酷無情的選擇陣營利益? 還是保護自己的親愛之人? 你會逃跑,還是奮戰到底? 你會哀求,還是反抗?

    這些衝突賜予了配角生命,讓他們從本來不具特色的存在,變成活生生的人; 因為人生活在世界上,就是充滿了各種衝突,每天眼睛一張開,就要做出許許多多的選擇,而且「有一好沒兩好」,往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,取捨之間,展現了我們是怎麼樣的人。


    故事是這樣: 沒有衝突就沒有看點,沒有取捨就沒有意義。


上一篇          回目錄          下一篇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