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於不可能在一、兩個禮拜內飆完一本六、七萬字的小說,耐性很重要。
有人或許可以一天寫上萬字,不過就我目前看過的作品,還沒有見過寫這麼快的人能夠產生驚人的佳作; 時間多少和品質頗有關係,因為靈感需要沉澱、思考和編織,雖然並不是花越多時間越好,但我相信一定時間長度還是必要的。
因為這個緣故,寫作這件事,在這個上網等一分鐘就嫌很長、等五分鐘要翻桌的時代,成為作者們耐性和毅力的考驗。
一個靈感來臨當下,恨不得振筆疾書,不吃不喝的把它飆完,但因為現實因素不得不等; 有時候等著等著,靈感好像越來越淡、越來越薄,又讓人心焦,甚至可能會預先憂心,怕把故事給等沒了。這時候,如果身邊有朋友一面在看你的每一篇寫出來的章節可能會好一點,因為他們會給你意見和回應,能夠刺激你的注意力和興趣,給予新的觀點和想法; 如果你是關起門來自己一個人寫,打算等到作品完成再面世,那這種等待的壓力就更大一點,放棄也顯得更容易一些,因為反正是自己寫著玩的嘛? 大不了不寫。
不過這事就是這樣,不寫下去,永遠不會完成。就算心急想要立刻寫完,還是得一個字一個字來; 就算沒有耐性漫長等待,還是要等待。
依賴朋友或網友的支持,利用他們的鼓勵和關注激勵自己寫下去固然是種辦法,但這種支持有時候也會變成一種壓力,若是無法想到接下來的發展,壓力會累積增大,還不如尋找內在的動機,自己給自己動力; 只是無論用那一種方式,這都是一場慢跑不是衝刺,意思是長時間的堅持勝過短時間的爆發,需要有規律的作息支持,需要有堅強的自律支撐,然後還需要耐心,要能夠等待。
我有時候會很心急,很希望可以儘量一次多寫一點,儘快把作品寫出來; 因為除了希望給其他人看以外,有時候也害怕之後抓不到靈感,怕被生活中的雜事打亂,也怕現在的感覺失去「新鮮度」,就好像買來新鮮的蔬菜不煮掉,久了怕爛掉發霉一樣,希望趁新鮮做出成品。這種緊張和焦慮有時反而會成為寫作的阻礙,因為一心求快求多,容易寫出未經深思的東西,最後回頭看的時候感覺不對,平白刪掉一大篇,反而浪費了寶貴的寫作時間。
現在我總試著讓自己平靜放鬆,告訴自己不要急,不過通常這樣想會越來越急(哈哈!); 比較有效的辦法是告訴自己不要在乎,放開手,別管好壞快慢,很帥氣的想:「管它去死!」這樣就比較鎮定一點。
有趣的是,越是在乎越會緊張,越會做不好,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在乎; 就是因為如此看重寫作,反而要儘量看輕它,不要太理它,才能自然而然的運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