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是寫奇幻、玄幻、科幻…等冒險小說的人,都不免遇到一個問題: 你的角色有多強?
只要遇到戰鬥的場景,就必須思考這情況對誰比較有利? 誰的功夫強一些? 誰的法術厲害一點? 尤其是寫長篇小說的,動輒十幾場打鬥,作者必須心中有譜誰輸誰贏,更重要的是,為什麼輸、為什麼贏?
一個故事的完整必須建立在合理之上,而這個「合理」應該是通則,適用於通篇,不能只是在某個場景。意思是一個角色就算他是主角,遇到設定上比他強的對手就應該輸,不要為了讓他贏,臨時給他一個憑空出現的能力,那會打亂整個故事的強弱設定。除非這個能力你已經預做鋪陳,本來就打算在這一場戰鬥中介紹入場,否則像有的熱血動漫,為了堆高情勢讓主角挑戰一個不可能擊敗的敵人,主角奮力戰鬥,眼看就要戰敗,忽然什麼意志力、超能力、夥伴力不知道從第幾空間湧現,一舉擊敗強敵,馬上造成以下的問題:
第一,主角這能力過去沒有見過,如何解釋? 在熱血故事裡往往說是因為主角憤怒,激發潛能,既然這樣,是不是以後每次戰鬥都會出現? 擊敗一個本來無法擊敗的敵人,表示主角戰鬥能力排名向上堆高,下次情節就不得不塑造一個比現在更強的敵人給主角當對手,然後再重複一樣的過程…整個故事變成無限戰鬥,無限變強,若不小心取代情節深度廣度,有成為爽文的危險。
第二,如果憤怒和潛能就可以擊敗本來不能擊敗的強敵,這世界上其他人為什麼不用? 反派作惡,其他人拼了命卻阻止不了,只能等主角來顯威能,得要有某種解釋。故事或許設定主角有某種神血脈,潛伏強大的力量,那作者必須確保這種血脈其他人沒有; 就算這樣,主角的戰鬥力現在的強度也必須把握好,若一開始就太強,等於沒有敵人可以挑戰他,情節很難開展,而且缺乏成長空間。
這算是一個比較進階的問題,越到後面,越會突顯出來。以電影《葉問》為例,第一集裡面葉問的戰鬥力是最強的。開頭來挑戰武館的北方佬,打遍大街無敵手,到葉問家被擊敗,這就向觀眾說明了葉問的戰鬥力等級,後來的一個打十個更確認這一點; 到了第二集,為了配合情節發展,葉問的戰鬥力已經削弱了,因為要塑造其他角色(洪金寶),變成拿葉問的戰鬥力當基準,至少要一個跟他同等級的敵人(否則故事不好看),然後拳王龍捲風…整體戰鬥力層級都推高。第三集我還沒看。
想像一下,如果電影第三集之後還出第四集、第五集…戰鬥力必須再推到什麼層次才足夠?(換句話說,葉問必須相對削弱到什麼程度?) 若不是出現神一樣的敵人,就只能往數量發展,一個打十個變成一個打百個,現實中合理嗎?(何況世界上還有槍這種東西,主角不用,敵人也不用嗎?) 這就夠編劇頭痛了。說白了,葉問第一集戰鬥力就太強,後面發展困難。我猜在拍第一集的時候,沒想過會拍第二集吧?
一部電影只是兩、三個小時,一部小說可以一、兩百萬字,如果你打算寫長篇或超長篇,最好一開始就把強弱、戰鬥規則想清楚並嚴格遵守(聽說《鋼之煉金術師fa》這一點做得不錯),才能頭尾呼應,不至於越來越發散、越來越難駕馭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